“辉煌统计60年”系列报道之二: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政府统计
时间:2012.08.14 来源:
“辉煌统计60年”系列报道之二
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政府统计
“数十万统计人将以坚定的承诺、无畏的勇气、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坚持改革创新、规范统一、公开透明,全力以赴推进企业一套表等四大工程……”
2012年伊始,伴随着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新年致辞,中国政府统计迎来了60华诞。在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中,广大统计工作者努力推动统计不断地走向开放透明,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在开放中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统计服务。今天的统计,不仅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参谋手,并已敞开大门日益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助手。中国统计大开放、大透明、大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公开透明——中国统计的庄严承诺
改革开放前,统计部门是一级保密单位,统计工作单纯为国家计划服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统计逐步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统计服务的理念也在悄然变化。1984年9月,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大办开放式统计的新理念,统计服务方向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单纯为上级服务转变为为全社会服务。2010年,当共和国进入新的甲子之际,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借媒体作出了“真实可信为生命,服务公众是宗旨”的重要宣示。2010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在全国统计工作会上提出了“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的工作主线,明确将“公开透明”作为中国统计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努力推动统计公开透明”,既是统计人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统计人对未来中国统计改革和发展的深深思考,中国统计正朝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方向不懈努力。
大开放、大透明、大发展——中国统计为之不懈努力
公开和服务是联合国确定的政府统计的重要原则与核心价值,用户至上、公开透明是现代统计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中国统计人秉承这一宗旨,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中,艰苦探索、奋发作为、不断突破,实现了由单一服务于党政领导向服务全社会转变,由封闭式半透明统计向开放式全透明统计转变,由单向服务向双向沟通共同推动统计发展转变。
以数据发布、统计资料书籍、统计数据库、媒体移动资讯、统计咨询服务等方式为主的协调互补统计信息服务体系已逐步形成。在我国统计不断走向公开透明的过程中,历史已经重重地记下了以下事件:1955年开始发布年度统计公报;1953年创刊《统计工作通讯》杂志(后更名为《中国统计》);1982年出版《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1988年创办《中国统计信息报》(后更名为《中国信息报》);1992年出版《中国发展报告》;1999年,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中国统计信息网”正式开通;2000年,发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6年,中国统计资料馆对外开放;2007年,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启动;2008年,“国家统计数据库”对外运行;2011年,“中国统计移动资讯”手机客户端投入使用;2012年,“国家统计数据库”英文版正式上线。6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政府统计已经形成了以数据发布、统计资料书籍、统计数据库、媒体移动资讯、统计咨询服务为主要渠道的协调互补的统计信息服务体系。2011年,国家统计局共发布统计数据新闻稿件140余篇,发行各类专业统计年鉴30余种,地方统计年鉴130多种,调查和普查统计资料30多种。目前,国家统计数据库已加载3700多个指标的1.2万余张统计数据表,数据量达到182万余笔。
统计数据发布朝着更加及时、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多渠道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向社会提供统计数据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统计数据发布工作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各界需求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1983年,国家统计局建立统计新闻发布制度,这一举措走在国务院各部门的前列。2001年,建立统计数据定期发布制度及统计信息发布公示制度,每年年初制定并在向全社会公示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严格按照日程表定期发布统计数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建立了应急发布机制,增加发布50个大中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等重要指标。2009年8月起,举办月度新闻发布会,将逐日单独发布改为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2011年7月,进一步改革为在数据生产出来后24小时内网络集中发布,极大提高发布及时性。媒体称赞:“让宏观经济数据尽快与公众见面,是更快、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的进步之举。”
让统计成果惠及全社会,是中国统计的奋斗目标。为此,国家统计局不断丰富发布内容,增加数据产品“说明书”,加强数据解读。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环比数据、城乡居民收入中位数、农民工就业及收入、民间投资等指标数据陆续发布;与此同时,各项指标的结构性数据更加详细,逐步形成了由发布单一指标改为系统发布多项指标,由仅发布文字稿改为文图表相结合,由仅发布全国平均数扩充到发布分地区、分品种等各类分类数据的统计数据发布新格局。在发布数据的同时刊发统计指标调查制度方法,对指标含义、统计范围、调查方法、计算方法、分类标准、数据修订等详细说明,统计公开的步伐大幅迈进。媒体评价:“这种改进让公众对数据有了全面认识,统计数据更加客观公正。”让数字说出自己的真相,国家统计局坚持数据解读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帮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全面认识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变化,逐步建立了三层次的解读机制,即在发布常规统计信息时解读、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解读、对社会疑惑及时解读。近3年,共刊发解读文章近80篇。为适应网络时代公众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的习惯,开发了“中国统计移动资讯”手机客户端,发布统计数据、刊登统计新闻、刊发数据解读、阐述指标涵义,进一步扩大了统计传播方式,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及时的统计信息获取渠道。
聆听公众声音,接受社会监督,集各界之力推动统计改革发展。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国家统计局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到风口浪尖。面对挑战和压力,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多次表示,“数十万统计人对真实可信的追求不会懈怠,不会动摇,不会放弃”、“要尊重质疑,要把质疑作为改进工作、推动改革的动力”。健全统计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重大统计改革的内容和统计工作的思路,认真倾听、积极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公布重要统计工作的进展,将政府统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中国统计一直努力践行着开放统计的要求,并力求把公开透明落实在具体的统计工作当中。因为统计人深知,公开透明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强大推动力,是政府统计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机制。各年统计重点工作、房价统计制度改革、工资统计改革、环比制度建立、统计四大工程改革、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一系列重大统计工作和统计改革推进的同时,国家统计局以媒体通气会等形式向全社会公布并详细说明“为什么改革”、“如何改革”、“改革后数据的衔接如何”等问题,广泛听取并积极吸纳社会各界的建议意见,积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统计的改革与发展。
打开统计大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公开统计制度方法和数据生产过程。自2009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每年举办媒体统计知识研讨班,向媒体记者系统全面介绍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应用,介绍统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并就广泛关注的各项重大统计问题开诚布公地沟通交流。组织媒体深入统计基层采访,实地了解统计工作。媒体感叹:“这一系列活动使冰冷的数据有了温度,变得格外生动、可感。”2010年,第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和“世界统计日”活动成功举办,成为中国统计开放透明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国家统计局将开放日作为每年例行活动,着力打造成统计开放透明的品牌。开放日中,国家统计局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众代表、媒体代表和数据用户代表走进国家统计局参观交流,公开展示居民收入、CPI调查、粮食产量、企业数据调查等广受关注的统计数据生产过程,坦诚沟通公众关注的统计热点话题,介绍统计知识。马建堂局长表示,开放活动就要彻底放开,让大家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中国统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敞开中国统计大门,国家统计机构、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统计数据本身……都正撩开神秘的面纱。在去年的开放日上,与会嘉宾、德国联邦统计局官员玛丽·恩格特女士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特别是使普通民众对统计工作有更多的了解,统计工作变得更加透明,统计工作会做得更好。”“国家统计局敞开大门,统计进一步公开透明”,媒体评价既是对中国统计开放做法的肯定,也是对更加公开透明的期待。“看过统计局的现场演示,感受到样本确实是按照严格的方法抽选的,程序是科学的”,参会代表的感叹既让统计人倍增做好统计工作的信心,也激励统计人进一步坚定了推动统计科学发展的决心。
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统计合作与交流,与国际接轨不断加快。2000年,国家统计局开始聘请国际统计顾问。2002年,中国统计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通用系统,标志着我国开始制定和执行面向社会公众的“数据透明计划”。2009年成立国家统计局统计咨询委员会,对重要统计体制改革、统计发展战略和其他重要事项提出咨询意见。统计咨询委员会借鉴了国际经验,是一次有益尝试,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中包括了国际统计组织的高级官员、国际统计界的权威人士、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还就统计调查、统计法规等与众多国家建立了交流机制和合作项目。目前,已与16个国际组织、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定期的统计资料交换关系,向10多个国际组织定期填报国际统计报表,这种资料交换关系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也能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促进了统计成果的更广泛应用。
60年来,统计人不懈探索、奋发作为,中国统计已经成功迈上公开透明、规范统一、改革创新之路,中国统计大开放、大透明、大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未来中国统计开放透明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更加有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统计调查对象日益复杂,统计用户需求迅速膨胀且多样化,网络时代引发了信息传播的变革。新形势、新发展对统计工作和统计公开透明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既是动力和机遇,更是压力和挑战。2011年初,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公开透明”作为“十二五”时期统计重要工作之一,明确提出了“以最大程度发挥统计的功能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不断丰富统计服务内容,积极创新统计服务手段,着力公开统计制度方法,努力开放统计生产过程,广泛传播统计数据,增进社会公众对统计的了解和支持,有效满足各类统计用户的多层次统计需求”的目标。中国统计将牢牢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继续深化中国统计大开放、大透明、大发展的格局。中国统计开放透明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更加有力!(钟禾)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