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促就业显成效,存在问题值得关注
时间:2014.08.29 来源:
为了解岳阳市近两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的对策,我们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调查。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成效
近两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岳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收到了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
1、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保持平稳。据了解,近两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岳阳市高校届毕业生10238人,2014届毕业生11269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岳阳市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仍一直保持高位,2013年初次就业率为89.84%;2014年初次就业率达85.2%(其中:湖南理工学院91.08%,岳阳职院86.1%,湖南民院67.52%,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96.17%),确保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总体平稳。
2、基层和企业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就业各项政策的同时,岳阳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加以引导。基层就业方面,2013-2014年全市公开招录公务员738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86人,选聘特岗教师200人,招募44人到基层“三支一扶”,选聘大学生村官243人,参加“西部计划”12人,243人报名应征入伍,实现了毕业生基层就业多渠道分流。企业就业方面,对用人单位进行政策宣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达到规定条件的,优先给予政策扶持。一年来,落实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314.3万元、一次性岗位补贴44.9万元,减免税费713.6万元,通过帮扶引导,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意愿明显增强,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明显提升,2013年达到51.06%。从近年来基层和企业就业政策的落实状况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就业压力,为基层单位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
3、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形成机制。发动高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摸底,组织对城乡困难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重点帮扶,按照责任到人、帮扶到底的方式,采取电话问询、上门走访、指导求职、推荐上岗、回访落实、限期消号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往返车票、住宿费、生活费补助等举措,帮助93%的扶助对象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31.16万元,惠及452人。
4、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得到提升。依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专家志愿团,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开业指导、项目筹划等“一条龙”创业指导跟踪服务。利用创业项目资源库,免费为毕业生提供项目信息340多个,解决“无业可创”难题。连续举办两届全市大中专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共有33家大中专学校、1000余名大学生参赛,“童话剧《丑小鸭与靴猫侠》”、“一次性连续输液管”2个创业计划项目在全省黄炎培创业大赛上连夺两届一等奖,促成一批创新性、实用性、科技性项目与企业合作联姻。在全省率先推行“联审联贷”、“送贷上门”,为82名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0万元。搭建孵化平台,建成全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筛选学员入驻轮训,实行专家全程指导,提供税费减免、场租免费、贷款贴息、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累计从7000多名大学生中考核筛选450多人进驻基地,创业成功率达到90%,成为岳阳市青年创业明星的“摇篮”。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就业观念问题亟待转变。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部分毕业生认为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垄断行业才是就业成才的摇篮,或片面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宁愿待业,也不愿去基层乡镇、农村、小微企业就业,眼高手低现象客观存在。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医药等科类的部分专业依然保持比较旺盛的需求形势,而文史、艺术、财经等“长线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明显偏冷。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看,对应用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的需求量大一些,对学历、技能较偏的毕业生比较“挑剔”。
三是供需总量矛盾仍然较大。尽管岳阳各级政府采取系列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但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精简机构、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等影响,传统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容量减少。加之城镇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一线观察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计划招聘大学生的企业比例明显下降,环比下降5.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9.6个百分点,“不确定”是否招聘大学生的企业比例有所上升。我市2013-2014届高校毕业生为21507人,尽管数量不是很庞大,但就业压力依然不小。
三、进一步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的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要大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和价值观,引导毕业生去基层、乡镇、边远地区就业,引导用人单位转变选人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二是要坚持实施“两个计划”。要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更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服务范围,落实实名制帮扶措施,扎实做好培训、见习、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确保对离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跟踪落实不断线。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普及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培训、简化办事程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创业服务等措施,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
三是要认真落实“三项改革”。要重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三项改革举措。①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健全基层就业保障机制,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创业,形成合理的就业导向。加大困难家庭毕业生帮扶力度,健全帮扶长效机制,计划开发一批社区管理服务等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给予公益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②规范招人用人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进人坚持“凡进必考”,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公开招考聘用人才,在人事代理、档案托管、劳务派遣、劳动合同订立、社保关系接续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用制度保障就业公平,促进毕业生合理流动。③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研究建立就业专项奖励办法,对就业率高的高校进行重奖;促进高校科学设置专业,将培养的重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大对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培训力度,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并给予相应补贴,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四是要深入开展“七个专项活动”。要组织开展好贯穿全年、覆盖全程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网络招聘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就业创业服务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的指导服务,引导大学生理性择业、激情创业、成功就业。
相关附件: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 Email:hndczd@qq.com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新世纪花苑华侨国际大厦14、15楼 邮编:410015
版权所有:湖南国调信息网 备案号:湘ICP备110095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