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分析 > 市县分析

郴州市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及稳定对策分析

时间:2014.08.27 来源:

郴州市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及稳定对策分析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对我市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日渐紧密,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市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农产品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户收入水平的高低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还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我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农产品价格波动增加了农户收益的不确定性和生产决策的难度。本文分析导致郴州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稳定我市农产品价格的对策和建议。

一、近年来郴州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及特点

(一)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化基本同步。图一是2000年到2013年,郴州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图,可以看出,主要农产品指数均呈现3个波浪,并且进入波峰和波谷的时间基本同时,只有在第二个波峰的时间出现了短暂的时间差,由此可看出,近些年,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幅度基本同步,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存在相互传导,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整体走高。从图一可以看出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在100以上,也就是说从2003年以来,主要农产品价格整体走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 2004-2013年郴州统计年鉴

图一:郴州市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

(三)主要农产品价格涨幅呈周期性上下波动。主要农产品价格虽整体上逐,但其上涨幅度呈随时间呈波浪型的起伏。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曲线的关系来看(见图一),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年度变化情况,都经历了三个“上升下降”的周期过程,第一个周期是2003年到2004年;第二个周期是20052009年;第三个周期是2010年至2012年,主要农产品价格虽整体上逐年上涨,但涨幅变化存在起伏,并呈周期性变化。

(四)农产品价格变化拉动CPI变化。从图二可以看出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进入波峰的时间比CPI略早,也就是说主要农产品在价格加速上涨过程中拉动了CPI的上涨,而CPI进入波谷的时间略早于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主要农产品价格在价格下跌或者减速上涨过程中,对CPI的拉动作用不够大。

 

数据来源: 2004-2013年郴州统计年鉴

图二:郴州市CPI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

二、郴州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郴州地处湖南南部山区,毗邻广东,气候四季分明,郴州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市场价格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和国内农产品价格对郴州的传导愈发明显,使得价格异常波动越来越大。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已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价格联动效应逐渐增强,国际、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郴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产品价格的货币因素,需求供给因素和自然灾害投机等众多因素,通过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进而传导至郴州。另一方面,由于郴州交通便利,市场机制较为健全,农产品较高的对外依存度,本地农产品,由于分散经营,基本无定价权,只能被动的接受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

(二)供求信息不对在市场经济中的普遍存在,致使农户与需求者之间无法及时而准确地了解信息,增强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由于农户与市场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户不能对市场需求变动做出及时的反应,往往根据上一年滞后的供求信息来进行这一年的种植决策,存在着盲目跟种“个体理性、集体非理性”的现象。

(三)本地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就农产品而言,通常在一年中特定的季节播种,经过生长成熟之后,又在另一个季节收获,这种生长周期的循环使得农产品相比其他商品具有更加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由于郴州地区经纬度跨度不大,气候条件类似,大部分农产品基本同时上市,当某种农产品上市后,由于短期供应迅速增加,此种农产品价格下降较快,直至该农产品退市,郴州市场又开始依靠购入外地“反季节”农产品,价格逐步反弹。

(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不断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种子、农药、化肥、农用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土地租金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报酬也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报酬提高而提高;流通环节的打包费、装卸费、包装材料费、过磅费、运费、摊位租赁费等流通成本的增加也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五)供需因素。随着我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我市农产品需求逐渐增加。而由于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数等农业生产要素减少,再加上旱、涝等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等因素造成农产品供给有所下降。本地农产品供不应求助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由于农产品是一项基本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

(六)投机因素。部分郴州本地资本跟风国内农产品市场炒作,收购环节上控制本地货源,助推了农产品价格波动。

三、稳定郴州产品价格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农业生产,努力提高本地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农产品供应。粮食直补。强化耕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综合利用多种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拓展食物来源;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调整优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度;实施政策倾斜,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的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坚决打击对农产品的非法炒作。此外,建立重要的农产品储备制度以调节供求,稳定市场价格;弱化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增强对国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从而稳定我市农产品供给大局。

(二)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稳定农产品价格要在加强价格、产量等信息检测预警基础上,通过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农民合理种植,稳定种植面积,从而稳定产量和价格,克服“蛛网规律”所带来的价格波动。建立农产品价格实时监控系统,构建预警机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当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从农产品风险基金中补贴受损一方(生产者或城镇低收入消费者),启动农产品储备制度,坚决打击对农产品的非法炒作,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缓解价格波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三)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农户模式”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定价主动权。长期以来,我市农产品处于农户自产自销的状态,然而这种非组织化的单个农民根本无力制衡中间商的低价盘剥,最终丧失农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同时这种散户种植的传统模式,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品牌形象,或者即使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但由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品牌推广,不利于农产品品质标准化,直接影响到品牌运营资金筹建难、产品质量参差,做坏品牌。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农户模式”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使品牌做大做强,增强在国内市场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像永兴冰糖橙、资兴东江脐橙、苏仙葡萄、桂东玲珑茶、资兴狗脑贡茶的品牌,通过这两种模式将品牌不断做强,品牌的自主定价权不断提高,有利于弱化对国内市场价格的依赖,缓解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四)农超对接,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农产品市场具有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特征,利益分配不均,收益多留在中间环节,不被制衡的收购商、加工商、运输商、储藏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商受自利动机驱使,一般压低收购价格,抬高流通环节价格,层层加价,使农产品的最终零售价格高出收购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形成典型的“农民获益低,市民花钱多”的局面。采取多种措施取消或减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强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流通者、销售者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的建设,在控制农产品价格适度涨幅的同时,引导农产品价格上涨收益更多地流向农业生产者。大力推广“农超对接”模式,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直销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销售模式,从而减少农产品销售成本,更好地稳定农产品价格。同时,对农民直接进城销售农产品要给予疏导和帮助,合理规划建设农贸市场,降低摊位租金,形成有利于农产品集散的市场布局。

(五)以市场调控机制,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季节性。通过建设农产品保鲜库和冷藏库,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畅通销售渠道,提高外销比例,避免“丰收价低”的困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