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分析 > 市县分析

常德:青山峪里的民生企盼

时间:2014.08.22 来源:

                         ——常德调查队走村入户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常德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深切感受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变化以及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成全面小康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813-15日,我们采取“问、听、访、看”等方式,对津市新洲镇青山峪村进行了蹲点驻村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份、召开村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2次、走访农户12户、实地察看了村组道路、抗旱机埠、山塘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走访部分农户了解党的系列惠民政策实施效果、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信心等,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概况

青山峪村位于新洲镇西南,东临新洲镇政府,南与荷花堰村、长岭岗村交界,西与灵泉镇交界,北临津市工业园。该村是2004年由原南溪、抱鸣、白龙三村合并而来,辖22个村民小组,分为清泉、凤凰、岩堰湾、射击岗、青山五个片进行管理,共有567户、2150人,其中常住人口1580人。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全村举家外出转移42户、148人,家庭主要劳动力全部外出的20户。全村耕地面积3825亩,其中:水田面积3734亩、旱土面积91亩,主要以生产粮棉油为主。山地面积3964亩,主要封山育林的绿色植被和尚未成材的马尾松,基本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是在发挥生态社会效益。

二、主要现状

1、名副其实,老百姓幸福指数高。走进青山峪村,满目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扑面而来。我们调查走访的农户普遍反映:“党的惠民政策英明,国家对农业、农村的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越来越近,现在我们种地不仅不用缴费纳税,种粮还有粮补,种棉、油有良种补贴,养老有养老金及高龄补助,防病有新农合……”,相比以前负担大大减轻,村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村耕地没有出现抛荒现象。据周姓老农反映:“他所在的原抱鸣村8个组230721人有水田1100亩,旱土1200亩,各项上缴税费从1994年的6万多元通过年初级级加码、岁末层层追加到19961997年时就超过了30万元,人平达400元以上,现在农民种田不仅不要任何税费,还可从各项惠民政策那里得到转移支付的收入300元以上”。如今青山峪村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视入户、光纤缆线进村,生活用电历经三次网改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安全饮水工程正在进行中,特别是取消平调义务工后,农村居民得到了更大的民主和自由权,只要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就不会有任何部门、单位找你“麻烦”,生活上“衣食无忧”,居民幸福指数大幅度攀升。

2、近郊优势,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青山峪村临近津市工业园区,全村有380名劳动力就近进厂务工,过上了亦工亦农、以工补农的两栖生活,加上平时打零工和常年外出打工的人数,全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达96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83%。李寿春在工业园一家纺织厂打工,每月工资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同时,家庭经营的5亩田土也没有荒废。由于劳动力充分就业,不仅带来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和谐稳定。2013年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5元,比上年增长14.8%2014年预计增幅在15%以上。

3、招商引资,山林优势开始转化为经济优势。青山峪村拥有山林面积3964亩,2011年,新洲镇从外地引进了一个高科技果木林项目,通过国土资源土地整理、耕地占用补偿等项目投资开发,该项目租赁450亩山林30年经营权,每亩年租金10元,成立新洲镇青山峪桃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50户,预计2015年开始挂果,2016年开始发挥效益。新洲镇村两级对该项目大力扶持,希望能够为青山峪村沉睡的山林资源打开新的产业道路,给全村的山地经济发展带来辐射、引领作用。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1、村组道路建设滞后,影响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200920102012年青山峪村先后由组内群众全额集资、自筹资金60多万元分别硬化三处村干道3公里,目前全村还有11公里村干道、20公里组级入户道路未硬化。按目前人工和物化成本和村干村道3.5米标准硬化,每公里需要投资28万元,组级道路按2.5-3硬化,每公里需要投资25万元,村组道路硬化还需要投入资金800多万元。面对如此高额的投资,村干部面露难色,村民们议论纷纷:“国家启动内需、投资4万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的春风什么时候能够吹到我们村里?临近周边的各级领导办的点村一天一个样,不仅进村入户的路硬化了,而且到田间地头都是水泥路了,什么时候也把领导请到我们村里来办点咯?”由于进村入户的道路状况极差,不仅影响了该村农林项目的整体招商引资,而且给村民生活带来极为不便。村妇女主任反映:“四、五、八组现在有15个大龄男青年因此没有找到对象,女方看得上人、相不上这地方,就连已经结婚成家的青年夫妇外出务工后见异思迁,离婚率也是节节攀升,去年全村离了4对,今年仅上半年又离了3对”。路不便、交通条件落后已经成为制约青山峪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难题。

2、水利基础设施毁损严重,农田灌溉条件急待改善。

全村有匡山庙75KW、冷台岗75KW、白龙1322KW3座村级骨干机埠,目前均已全部瘫痪。组级机埠共有7处,目前只剩1处还在正常运行。其中,冷台岗机埠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修建,60米扬程、1500米主干渠、3800米支灌渠,管辖4个村、15个组、3000亩农田的水利灌溉。这些抗旱机埠现在基本上常年闲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村组集体经营解散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农排电价高、不堪重负;二是沟渠质量差、渗漏严重,灌溉梗阻、效率低下、不合算;三是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故障多,养护不起。由此大多数村民选择因地制宜、改种改植,粮食作物改作经济作物,双季稻改种单季稻,水天改作旱土,不仅生产结构发生改变,经济收益受到影响,而且时常受到干旱袭击,造成损失,群众苦不堪言。2013年持续高温、干旱,老百姓尤其留恋冷台岗机埠正常发挥作用、田漫库满、久旱逢甘露时的惬意情景。村民反映:“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大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什么时候能够把我们村里这些沉睡多年的机埠唤醒,让他们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村内有大小堰塘78口,都是大跃进时期集中修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每年春秋冬休水利都要组织劳力对山塘水库、灌溉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包干到户以后,因各种原因很难及时组织村民开展清淤维护,导致库床抬高、蓄水面变窄、变浅,储水灌溉能力大幅下降。周家水库占地面积40亩,可灌溉面积600亩,同时兼顾4个组、300多人的生活饮用主要水源。由于堤坝还是村内交通主干道,多年未加修护,堤坝垮塌现象严重,形成交通安全隐患。

3、土地流转受滞,影响现代农业进程。

青山峪村共有耕地面积3825亩,截至目前只有自然流转面积280亩,多为村民之间临时性、小规模“托管”。受丘岗山区地势、丘快大小影响,加至水利灌溉条件限制,机械化作业水平极低。村民李大明经营承包耕地18亩,他的深切感受是:“在平原地区机械化作业,一个劳力经营50亩田地都不成问题,但是,在青山峪搞20亩就有蛮吃力哒”。村支部书记梁斌反映:“去年村里着实想把土地集中起来搞流转,解放一部分农业劳动力搞转移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找了几个老板,开始谈的时候都信心百倍,后来实地一看,路不便,水不通,难以成片大规模实施机械作业,转身就走了”。目前,该村农田主要靠村干部动员和组织留守劳动力分散经营,土地流转渠道不畅,规模集约经营效应得不到发挥,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种一亩粮食能够收益400500元,搞一亩棉花能够赚个8001000元,播一亩油菜得了个500600元,但市场风险、天灾病虫风险大,投入高,对比外出务工还是收益低,不划算,没有吸引力”。

4、村级组织建设后备力量不足。

村组干部反映: “过去村组干部为完成各项硬任务与老百姓结“怨”,现在兑现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搞服务与老百姓结“好”,但因为待遇偏低,留不住人”。近几年,村党支部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培养积极分子5人,最终发展为中共党员的只有2人。目前,全村共有党员82名,40岁以下的党员只有9名,愿意作为村、支两委干部培养对象的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留不住年轻、优秀的人才。据村支书反映:“支部书记年工资8500元,村主任7000元、村会计、妇女主任6000元,每半年打卡发放一半,只能基本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难以养家糊口。”村支书梁斌就是1987年高中毕业后便留在村里当村干部,1994年开始任支部书记。他说:“现在再也不用为秋冬修水利、财贸任务、计划生育找群众要人要钱要命、与老百姓结怨生仇了,群众觉悟也提高了,村部条件也好了,工作环境也改善了,工资待遇不仅在数额上有所增加,而且还有保障。但现在劳动力工价上涨、发家致富的机遇越来越多,相比之下,还是有些得不偿失,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优秀人才不愿搞。”

四、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创造条件。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民营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地解决好基础设施项目计划与实际建设需要“僧多粥少”的问题。整合零星惠农政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好路不便、电不稳、水不通的问题。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大力支持土地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2、公平执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作为了全面小康建成目标中的难点来攻坚。然而,群众对于各级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做法颇有微辞,尤其是整合惠农政策搞倾斜,周边群众意见很大。青山峪村隔壁的灵泉镇同兴、马家、李家等村,由于是领导办示范点,同镇的车胤、九堰村,由水务局整修改造的标准化堰塘,不仅让村干部有口难言,还遭村民“羡慕嫉妒恨”。

3、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村干部待遇。“群众利益无小事”。

村干部是党联系服务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千家万户和谐稳定。上面的工作千头万绪,都要通过他们去落地、生根,群众呼声千千万,利益诉求万万千,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需要他们去化解,不能让他们既流汗、又流血。要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办法,切实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青年优秀人才甘心情愿去奉献、去作为。(王运建、曾银环)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