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分析 > 调研报告

“十二五”时期湖南生猪生产稳步发展

时间:2016.04.22 来源:总队畜牧业调查处

  “十二五”时期,受“猪周期”影响,生猪市场价格起伏较大,但总体来看,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养殖规模和结构进一步调整,生猪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一、“十二五”时期生猪存、出栏情况 

  (一)生猪存栏波动频繁 

  2015年底,湖南生猪存栏4079.4万头,较2010年底的4044.9万头增长了0.9%。“十二五”各年年末,生猪存栏量高低起伏,波动频繁(见图1)。 

1 “十二五”时期湖南生猪存栏量 

  2015年底,湖南能繁母猪为409.6万头,较2010年底的412.0万头下降了0.6%。“十二五”时期,能繁母猪数量变化呈倒“U”型。2011年开始,能繁母猪数量持续增加,2013年达到顶峰,随后进入下降通道(见图2)。原因是2011年、2012年生猪出栏价格较好,养殖户收益不错,补栏愿望强,能繁母猪逐年增加。2013年开始,生猪市场行情转差,养殖户开始缩减产能,能繁母猪逐年减少。 

2 “十二五”时期湖南能繁母猪数量 

  (二)生猪出栏量有所增长 

  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较2010年双双增长。其中,生猪出栏6077.2万头,较2010年增长6.2%;猪肉产量为448.0万吨,较2010年增长8.6%。从各年情况来看,前四年湖南生猪出栏量分别为5575.9万头、5878.8万头、5902.3万头和6220.3万头,逐年增长。2015年受上年生猪出栏价格低迷影响,养殖户或是退出养殖,或是缩减规模,导致全年出栏量较2014年有所下降(见图3)。 

3 “十二五”时期湖南生猪出栏量 

  二、“十二五”时期生猪规模化养殖得到发展 

  尽管湖南省目前中小规模分散饲养仍占较大比重,但受资金、技术所限,中小规模户及散养户养殖风险较大。另外,环境保护对养殖业的要求日趋严格,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实力相对雄厚的大型养殖户较中小规模户及散养户有更强生存力。调查显示,“十二五”时期湖南生猪养殖规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生猪养殖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见表1)。 

1 2010-2015年湖南生猪规模户及非农单位分组存栏量一览表 

  (一)散养户加速退养 

  2012-2015年,湖南监测散养小区的生猪散养户数量分别为11918户、11280户、10124户和8602户,呈逐年递减态势,2014年和2015年下降幅度尤为明显。随着人工成本大幅攀升,散养户养殖收入更趋劣势,同时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养殖风险加大,促使散养户加速退养。 

  (二)中小规模户占比下降,户均存栏增加 

  2015年,中小规模养殖户(存栏1000头以下)占规模户及非农单位的比重为86.1%,较2010年的89.2%下降3.1个百分点;但中小规模养殖户2015年户均存栏为450.0头,较2010年的430.1头有所增加。另外,从表1可看出,“十二五”时期,中小规模户数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逐年递减。这是由于2011年行情大好,养殖户获利颇丰,促使大量社会资本在2012年涌入养殖业,养殖户数量猛增,但随着市场行情的转弱,部分中小规模户又逐渐退出养殖业。 

  (三)大型养殖户得到发展 

  “十二五”时期,大型养殖户数量增长明显。特别是“万头猪场”保持增长态势。这是因为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较之中小规模户在技术、资金上存在明显优势,环保技术成熟,且更能承受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另外大型集团企业强劲扩张,带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快速发展。例如广东温氏集团在湘阴、安仁、江永县等建设投产了4个年出栏均为20万头生猪的超大型养殖基地,江西正邦集团在临武建成20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 

  三、生猪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养殖成本高 

  近年来,生猪养殖成本上升较快,尤其是人工成本,养殖工人和技术工人工资年年上涨。另外,2011-2014年饲料价格基本保持上涨态势,仅在2015年,由于生猪数量少,对饲料需求减少,价格才有所下滑,但2015年仔猪价格的高涨又抬升了养殖成本。再加上养殖户贷款利息成本,使得当前养殖成本仍较高,挤占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 

  (二)资金不充足 

  资金不充足一直以来是生猪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对于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更是如此。不管是购买饲料、补栏,还是更新设备、栏舍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养殖户由于生产的特点,大部分家底都是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短缺,同时受制于自身条件,在银行贷款也不易,只能通过付出更高的利息在民间进行小额贷款,额度也难以满足需要。 

  (三)难以满足环保要求 

  当前环保越来越受政府的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作为农村主要污染之一的畜禽污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限养区和禁养区的划定限制了生猪养殖的区域和规模。即使是在适养区也不能随意扩大规模,需要有相对应的环保设施。据调查了解,2014年,散养户及小规模户退出养殖,一部分是由于行情低迷主动退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受限于环保的严格要求而被迫退出。

  撰稿:李健杰 

  核稿:罗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