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国际地位稳步提高 国际影响持续扩大

时间:2012.08.14 来源:

国际地位稳步提高  国际影响持续扩大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际地位稳步提高,国际影响持续扩大。5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5位跃居世界第2位;货物出口额从世界第3位跃居第1位;外商直接投资从世界第4位跃居第2位,其他许多经济指标在国际上的排位也有显著进步。在这不平凡的5年里,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十一五”前两年,中国经济分别增长12.7%和14.2%,增长势头强劲;2008年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深度衰退,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了较大冲击,但仍然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率,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0.3%。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复苏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年统计公报》,其它国家2010年数据为IMF估计值。                                                                                                                                   
    (二)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的位次从2005年的第5位提升到2006的第4位、2007年的第3位,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EO数据库。2010年,中国数据根据《2010年统计公报》计算得到,其它国家数据为IMF估计值。
  二、人均国民总收入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大幅提高。据世界银行计算,2009年我国人均GNI达到3650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1.1倍,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前进了3位。

    注:①无数据,近似排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GNI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我国人均GNI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2005年的24.8%,提高到2009年的41.8%,5年内差距缩小了17个百分点。

图1:2005-2009年中国人均GNI及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其中粗钢、硬煤、水泥和化肥产量居世界第1位;发电量保持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原油产量居世界第4位,提高了1位。

    注:①亿千瓦小时。
    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都继续增加,其中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和水果产量均稳居世界第1位;大豆和甘蔗产量分别稳居世界第4位和第3位;油菜籽产量2008年居世界第2位,其他年份均居世界第1位。

    注:①不包括瓜类。
    资料来源:联合国FAO数据库。
    四、货物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2位,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4位
  (一)货物进出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2位
  “十一五”期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尽管我国货物进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占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1.1倍。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6.7%提高到8.8%。其中,货物出口额从世界第3位上升至世界第1位,占世界比重从2005年的7.3%提高到2009年的9.6%;货物进口额从世界第3位上升至第2位,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6.1%提高到2009年的7.9%。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二)服务贸易飞速发展,服务贸易总额上升至世界第4位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在世界的排位不断提高。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增速有所减缓,但服务贸易总额仍达2868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82.6%,居世界的位次从2005年第8位上升到第4位。

  五、外商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2位,对外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5位
  (一)外商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2位
  2010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为1057亿美元,居世界的位次从2005年的第4位提高到第2位,占世界的比重从2005年的7.3%提高到9.4%,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资国之一。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0年数据为估计值。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年统计公报》。
  (二)对外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5位
  “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8倍,居世界的位次从2005年的第18位大幅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1.4%提高到2009年的5.1%。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括号内为当年位次。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六、国际旅游规模持续扩大
  (一)国际出入境旅游人数持续增加
  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为5739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8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5566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18.9%。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第5位,比2005年提高1位,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4%提高到4.5%;2008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总量的5.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二)国际旅游收支占世界比重稳步增长
  2010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为45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4%。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占世界总收入的3.9%,居世界第7位;中国国际旅游支出占世界总支出的4%,居世界位次从2005年的第7位上升到第5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七、人文发展指数持续提高,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测算,2010年中国人文发展指数(HDI)为0.66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0.624)和中等国家水平(0.592),在169个国家中居89位,比2005年提高8位。

    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文发展报告》2010年。
  “十一五”期间,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我国享有清洁引用水源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9%,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88%);中国享有卫生设施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5%,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57%)。
    八、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中国在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教育培训、商品市场效率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都有了显著增强。据世界经济论坛《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测算,中国国际竞争力在13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7位,而2005年在被评估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名第49位。
  (二)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大幅增加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中国(包括中国台湾)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2005年的23家增加到2009年的54家,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世界前10强。中国(包括中国台湾)进入500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占世界比重从2005年的3.7%提高到2009年13.5%。

    注:①包括3家中国台湾企业,②包括8家中国台湾企业。
    资料来源:美国《财富》杂志。
  (三)在国际组织的话语权得到提高
  2010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第三大股东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也批准了“份额和执行董事会”的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4%,投票权升至第3位,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仅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相关附件:


市州机构: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永州   怀化   娄底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