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分析 > 调查信息

湖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时间:2014.07.22 来源:

58

近期,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就省内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在全省范围内抽选了239位农民工进行调查,调查表明,仅二成多的农民工在过去3年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一、二成多的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调查发现,有23.4%的受访农民工在过去3年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其中53.5%的农民工参加过1次培训,17.9%的参加过2次培训,14.3%的参加过3次培训,还有14.3%的参加过4次及以上的培训。

131-40岁的农民工接受培训最多。在受访农民工中,16-30岁之间的农民工过去3年参加过培训的比例为26.4%31-40岁之间的有28.4%的参加过培训,41-50岁之间的有20.0%的参加过培训,51岁以上参加过培训的只有4.3%

2、女性接受培训比例高于男性。受访者中有156位男性,其中过去3年参加过培训的34位,占21.8%83位女性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的22位,占26.5%

3、不同产业的农民工接受培训比例差距不大。受访者中,第一产业农民工过去3年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27.3%,第二产业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为23.5%;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接受培训比例,为23.1%

二、企业培训和拜师学徒是农民工获取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

137.1%的农民工从企业培训获得职业技能。一些用工企业出于自身生产经营需要,会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永定区四都坪村全某在广东的玩具厂打工,在进厂上工时就由工厂安排接受了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231.2%的农民工从拜师学徒或其他途径获得职业技能。学徒工门槛低、费用低、实用性强,也成为一些农民工获取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溆浦县岩湾村舒某反映,他们村里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县城从事泥瓦匠、木匠等工作,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什么正规的技能培训,主要是通过拜师学徒,他本人也是在读完初中后跟着一个泥匠学习技能,一边做小工一边学技术,大约学习两个月时间后就出师。

3、正规教育、政府和社会办学力量也是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除企业培训和拜师学徒等方式外,还有13.2%的农民工是从正规学历或职业教育途径获得职业技能,12.2%的从社会非公益性机构提供的培训获得,6.3%的由政府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的培训获得。

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褒贬不一

1、半数农民工认为培训效果较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一些农民工提高了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了就业层次,实现了收入的增长。在本次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中,认为培训效果较好的农民工达到了50.0%据邵阳农民素质教育办统计今年1-5月,该县共有1120名农民工经过430天的职业技能培训,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平均月工资增加30%以上。

244.2%的觉得培训效果一般。由于一些培训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对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把握不准,培训内容的安排与岗位需求脱节,使得农民工不能通过培训有效提升职业技能。44.2%的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认为培训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效果一般。

3、有5.8%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的觉得培训效果较差。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中,5.8%的认为培训效果较差,其中大多人认为培训理论空洞乏味、实际操作性不强,还有的认为培训时间太短、个别培训不正规、没有针对性。

四、职业培训成本较高

1.部分农民工认为支付的培训费用较高。调查发现,过去3年中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过职业技能的79位农民工,人均为获得职业技能花费1758元,其中20.3%的没有培训费支出,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25.3%1000-2000元的占13.9%2000-3000元的占11.4%3000-5000元的占13.9%,还有15.2%的花费在5000元以上。

2.获得过培训的农民工得到补助和补贴比重较低。在过去3年中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过职业技能的农民工中,有84.8%的没有获得培训补贴;有15.2%的获得过政府、公益组织或单位的补助,人均获得补助1564元。有65位农民工取得过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3.9%的获得过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人均获得补贴665元。如在攸县调查的12名农民工中,只有1名在村里担任秘书的女性参加了“一村一大”计划提供的培训,并获得了政府提供的600元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五、接受培训意愿不强

1、只有43.1%的农民工愿意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花费时间和支付费用。年龄越大的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越低。在3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有55.1%的愿意自花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在31-40岁之间的农民工中有43.7%的愿意自花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在41-50岁之间的农民工中有37.0%的愿意自花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在51岁以上的农民工中,只有11.1%的愿意自花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

2、思想认识不高、培训成本过高和培训质量不高是影响参训意愿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一些农民工对于长期职业规划缺乏清醒认识,有“安于现状,安于温饱”的思想,仍存在凭体力闯市场,靠吃苦耐劳挣钱的老观念,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耽误时间,而且直接影响经济收入,因而不愿意参加培训。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到了职业生涯末期,参加培训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个人精力不足,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如衡南县红岩村51岁的张某反映,自己一直在不同的建筑工地打小工,现在精力跟不上,不想再参加什么技能培训。一些青年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则是觉得培训质量不高。溆浦县金蒲村张某表示,自己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是培训学习枯燥无味,培训内容实用性差,对工作没有太大帮助

六、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希望

1提高培训质量。很多农民工对于职业技能培训抱有较高期望,希望能通过内容充实、针对性强的培训掌握到有利于就业的实用技能。永定区两河口村的易某目前在慈利县某医院做护士,她表示现在工作竞争很大,对自身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医院等相关部门能多组织切实有效的专业培训。

2降低培训费用。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政府财力有限,组织的短期培训时间短,质量难以保证。而自费培训的培训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使不少农民工望而却步。据邵阳县一些参加驾驶培训的农民工反映,当地一次驾驶培训下来,拿证费用不少于5500元,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大额的开支。若能多提供价廉质优的培训,或是以补贴、报销等形式降低培训费用,将大大激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将培训与就业挂钩。一些培训网点以热门专业的简单培训为主,部分农民工花钱参加热门专业短期培训却难以掌握系统的知识,一些社会用工需求较多的技术型专业又没有培训,使得这些培训往往难以紧跟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农民工就业无太大帮助。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的直接目的就是就业,若能将培训与就业挂钩,则会大大提高农民工的参训意愿。在衡南县调查中,当地80%的受访农民工都表示,如果在培训后相关部门能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则愿意支付一定费用进行培训,如果仅仅是自费培训又不能解决就业,则不愿参与。

 

 

上报:常宁、攸县、湘乡、汨罗、永州、江永、冷水滩、邵阳县、张家界、衡南、郴州、湘潭市、永定区、溆浦、衡南、汉寿、

采用:常宁、攸县、湘乡、汨罗、永州、江永、冷水滩、邵阳县、张家界、衡南、郴州、湘潭市、永定区、溆浦、衡南、汉寿、

相关附件: